海关信息网数据显示,前7个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口平均价格均呈下滑态势,其中,6月和7月降幅均超35%。出口方面,5月我国有色金属出口平均价格下降20.80%。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呈现以下特点:
一、进口快速增长,7月进口量创19个月以来新高,出口企稳,进出口均价显著下降
1-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口9312.69万吨,同比增长24.75%。其中,7月进口1565.69万吨,创2012年以来的月度最高进口量,同比增长高达68.11%。1月和6月进口飞速增长,同比增速均超过50%;出口321.87万吨,同比增长5.76%。月度出口量徘徊在45万吨左右。
有色金属均价下滑,使得进出口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。1-7月有色金属进口513.66亿美元,下降6.61%,平均价格551.60美元/吨,大幅下降25.14%;出口133.58亿美元,下降2.19%,平均价格4150.10美元/吨,下降7.51%。(下图)
二、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据主要地位,占比超过6成,保持快速增长,加工贸易占比有限
前7个月我国有色金属一般贸易方式进口8564.79万吨,同比增长24.61%,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总量的91.97%。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196.20万吨,同比增长12.19%,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总量的60.96%。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254.08万吨,占比仅为2.73%;出口59.57万吨,占比为18.51%。(下表)
表1:2013年1-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方式
贸易方式  | 进口量 (万吨)  | 占比 (%)  | 同比 (%)  | 出口量 (万吨)  | 占比 (%)  | 同比 (%)  | 
合计  | 9,312.69  | 100.00  | 24.75  | 321.87  | 100.00  | 5.76  | 
一般贸易  | 8564.79  | 91.97  | 24.61  | 196.20  | 60.96  | 12.19  | 
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 | 35.64  | 0.38  | -34.62  | 27.70  | 8.61  | -20.21  | 
进料加工贸易  | 218.44  | 2.35  | 103.75  | 31.87  | 9.90  | 7.95  | 
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  | 252.81  | 2.71  | -6.03  | 36.26  | 11.26  | 33.25  | 
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  | 210.80  | 2.26  | 60.04  | 28.02  | 8.70  | -22.75  | 
三、自印度尼西亚进口占据半壁江山,保持快速增长,出口市场分散,前5位占比不足4成,新兴市场保持强劲增长
进口市场高度集中。1-7月进口量排名前3位国家在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量中的占比超过8成。其中,自印度尼西亚进口4789.75万吨,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总量的近半壁江山,同比增长22.17%。自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口1524.36万吨和1184.04万吨,占比均超过12%,同比增长均超过19%。
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在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量中的占比仅为37.18%。其中,对韩国出口33.43万吨,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总量的10.39%,下滑16.65%。对美国出口23.71万吨,占比7.37%,增长26.06。对越南出口21.72万吨,占比6.75%,同比增长97.67%。对日本和马来西亚出口保持在20万吨,占比均不超过6.5%。(下表)
表2:2013年1-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国别
进口  | 出口  | ||||||
进口  | 数量  | 占比  | 同比  | 出口  | 数量  | 占比  | 同比  | 
国家  | (万吨)  | (%)  | (%)  | 国家  | (万吨)  | (%)  | (%)  | 
合计  | 9,312.69  | 100  | 24.75  | 合计  | 321.87  | 100  | 5.76  | 
印度尼西亚  | 4789.75  | 51.43  | 22.17  | 韩国  | 33.43  | 10.39  | -16.65  | 
菲律宾  | 1524.36  | 16.37  | 19.64  | 美国  | 23.71  | 7.37  | 26.06  | 
澳大利亚  | 1184.04  | 12.71  | 25.48  | 越南  | 21.72  | 6.75  | 97.67  | 
印度  | 455.2  | 4.89  | 673.05  | 日本  | 20.75  | 6.45  | -19.54  | 
智利  | 202.53  | 2.17  | 13.86  | 马来西亚  | 20.01  | 6.22  | 108.08  | 
秘鲁  | 135.06  | 1.45  | 23.5  | 香港  | 17.99  | 5.59  | -12.12  | 
美国  | 133.31  | 1.43  | -7.34  | 阿联酋  | 12.46  | 3.87  | 100.71  | 
几内亚  | 64.43  | 0.69  | 460797.9  | 印度  | 11.88  | 3.69  | 28.27  | 
香港  | 52.21  | 0.56  | -49.61  | 泰国  | 11.47  | 3.56  | 30.82  | 
加拿大  | 47.42  | 0.51  | 44.09  | 台湾省  | 10.99  | 3.41  | 64.98  | 
四、进口以资源类矿产品为主,镍矿砂和铝矿砂是主要进口品种,二者占比超过8成,保持快速增长,出口以简单加工品为主,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和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是主要出口品种
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贫乏,现有矿产资源储量保障程度低,原材料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。前7个月,我国4种有色金属矿产进口8930.64万吨,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总量的95.90%。其中铝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,进口3918.69万吨,占比42.08%,同比增长高达47.37%;镍矿砂及其精矿次之,进口3773.14万吨,占比40.52%,同比增长20.74%。
4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出口281.02万吨,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总量的87.31%。其中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206.47万吨,占比64.15%,仅增长1.02%;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出口50.46万吨,占比15.68%,微幅增长0.81%。(下表)
表3:2013年1-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细分商品
进口 商品  | 进口量 (万吨)  | 占比 (%)  | 同比 (%)  | 出口 商品  | 出口量 (万吨)  | 占比 (%)  | 同比 (%)  | 
铜矿砂及其精矿  | 540.02  | 5.80  | 36.82  |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 | 50.46  | 15.68  | 0.81  | 
镍矿砂及其精矿  | 3773.14  | 40.52  | 20.74  | 未锻造的铝及铝材  | 206.47  | 64.15  | 1.02  | 
铝矿砂及其精矿  | 3918.69  | 42.08  | 47.37  | 未锻造的锌及锌合金  | 3.4  | 1.06  | -49.68  | 
铬矿砂及其精矿  | 698.79  | 7.50  | 30.89  | 镁及其制品(包括废碎料)  | 23.75  | 7.38  | 6.62  | 
为支持本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,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,贸易摩擦不断。近几年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的铜管、铝型材、铝板带箔、铝轮毂和金属镁等发起了反倾销调查。这些国家既包括美国、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,也有新兴市场的印度、阿根廷等。
四、高端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弱
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单一,附加值低,深加工产业链短,处于产业链中低端,出口产品价格远低于进口。1-7月我国出口铝材、未锻造的锡及锡合金和镁及其制品(包括废碎料)的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为3240.5美元/吨、18055.2美元/吨和2952.9美元/吨,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为4734.9美元/吨、22514.2美元/吨和8486.9美元/吨,进口价格分别为出口价格的1.46倍、1.25倍和2.87倍。
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,有色金属产业链上游矿产资源和中游简单加工均处于低位调整,为下游深加工环保产品带来发展机遇。从成本端看,持续超低位的原材料价格,利于降低终端产品价格,极大程度缓解企业成本压力。从政策层面看,《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》要求重点发展深加工产品。8月1日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》[10],明确节能环保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“新的支柱产业”。对于产能过剩、环保压力大、行业效益低和转型升级任务重的有色金属产业来说,升级为支柱产业,将成为撬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支点。借助成本大幅下滑之际,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,加快产品升级,大力发展深加工节能环保产品,是走出困境的不二选择。